中國動漫集團黨委書記、董事長 庹祖海
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的重要講話,總結了過去8年脫貧攻堅工作取得的偉大成果,9899萬人口、832個縣、12.8萬個村全部脫貧,消除絕對貧困,創造了又一個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!我們要認真體會這項重大工程的偉大意義。
一、脫貧扶貧難度很大,是一場上下同心的攻堅戰
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總結了脫貧攻堅能夠成功的7條經驗(略),提煉了“上下同心、盡銳出戰、精準務實、開拓創新、攻堅克難、不負人民”的脫貧攻堅精神。這些年,總書記率先垂范,先后7次主持召開中央扶貧工作座談會,50多次調研扶貧工作,走遍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,這充分體現了總書記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執政理念的深摯情懷!
在工作機制上,2016年中央出臺《脫貧攻堅責任制實施辦法》明確,要保持貧困縣黨政正職穩定,做到“不脫貧不調整、不摘帽不調離”,這對干部有著無形壓力,能激發其擔當作為、干出成效。貧困縣黨政正職要保持穩定,做到摘帽不摘責任。還下派了幾百萬干部進村入戶,有的干部為此獻出了生命。
面對“硬骨頭”,脫貧工作進行了許多創新。轉變扶貧方式,從輸血式扶貧向造血式扶貧轉變,建立臺賬實現精準扶貧,要同扶智扶志緊密結合,等等。我回老家時聽說,村里有一戶人家只想“等靠要”,國家給蓋了房子,但還反復上訪要求給蓋豬圈,已經超出了政策范圍。所以說扶智扶志和產業扶貧至關重要,要激發貧困戶脫貧的內生動力。還有一種是搬遷脫貧,解決居住在“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”地區的脫貧問題。電視劇《山海情》講的就是這個大背景下的動人故事。
二、結合鄉村振興戰略,正確認識中國農村的發展
農村城市發展不平衡不充分是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的一個方面,脫貧問題解決了,今后相當一個歷史時期要想高質量發展就要解決鄉村振興問題。如何看待中國改革開放以后的農村到底是凋敝了?還是發展了?這個問題在網上有一些不同看法。有些人是從農村走出來到城市生活,總感覺現在的農村不如過去好,我在一段時期也覺得從某種程度上看是這樣的,但是這些年我有了新思考,認為這種觀念是錯誤的。
我們看一下數據和事實。一是在中國解放初期,我國是個農業國,農業占工農業總產值的70%,農村人口占全國人口的90%左右。現在,我國農業GDP占比為8%左右,農村人口占總人口的40%左右。不能將農村人口的減少看做農村發展不好,這是城市化發展的表現,恰恰是進步不是退步。二是我國的糧食產量通過科技手段增加了,1949年的時候全國耕地是14.8億畝,現在是必須要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。人口增加了,農業產出增加了,特別是從根本上解決了吃不飽的問題。三是農村生活改善了,在公共教育、文化、衛生、醫療等方面都發生了明顯的變化。比如,路通了,農村公路標準從3.4-4.5米的寬度;水暢了,3年前按照國務院的統一部署解決了3億多農村飲水不安全不衛生的問題,農村用上了自來水;電足了,實施了農村電網改造;網有了,建設農村地區廣播電視和互聯網基礎設施;醫療保障了,建立了中國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制度;教育抓了,義務教育普及抓的非常認真。廁所革命也在開始做了。過去農民種田要交公糧,2000年左右的時候不僅不交農業稅了,國家還給補貼錢,每個月給60歲以上的農民發養老金。這都是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帶給農村的巨大變化。
面對這么好的發展變化和幸福生活,廣大農民對黨和政府的忠誠、擁護程度非常高。通過這些變化我們能感受到鄉村振興很有必要,能解決中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。國家正在制定鄉村振興促進法,這會給文化和旅游產業帶來很大空間,我們在鄉村文化旅游方面能做的事情會很多。
(在集團2021年第2次黨委理論中心組學習會上的發言)